制造业为什么需要信息化?制造业信息化的终极目的是什么?
物种的进化论告诉我们,并不是进化成为最强壮的、最聪明的、最庞大的,而是进化成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物种才能生存下来,对于激烈竞争的制造业而言同样适用,不是利用最全面的信息化系统、也不是用最先进的信息化系统,制造业需要的是最实用的系统,或许我们就会问什么才是实用的系统?
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企业是什么,追求什么?企业是创造附加价值的组织。企业的存在是追求利润的,如果一个制造业信息化系统不能为企业的发展带来边际效应,不能为企业带来直接或间接效益的系统,无论其是否先进、是否全面,都将是失败的。无论仓库的库存管理的多准确、财务报表做的多完善,如果企业的利润未发生根本变化,信息化系统都将失去存在的意义。就像使用了ERP、CRM等系统多年的企业也会倒闭一样,失去意义。或许有人说这是ERP没用好,不是ERP的问题,但反过来让做ERP的公司摸着心自问,是否敢保证企业用好了ERP就不会倒闭呢?或许做ERP企业就会说企业倒闭有很多原因,ERP不能左右的,那如果是这样,既然ERP不能影响企业利润,那为什么要用你ERP呢?或许这样的争议会很多.
那究竟制造业追求信息化的目的是什么?怎么实现实用和有意义?
首先我们理解信息化的目的是通过快速、精准的掌握信息资源、对信息资源检索、排序、分析、决策、指挥、营运的。所有这一切都是围绕企业的终极目标利润而服务的,但事实上很多的信息化与企业追求的终极目的并不一致,举一个例子:ERP中的生产任务安排,是需要现场重新拆解、分配的,这样的话,并没用减少生产车间的工作,反而增加了工作量,因为要先等计划打印了,再召集人员分配,如果协调不好,反而影响了生产进度。
另一个做的比较完善的反面例子是:一个自以为非常完善的MES系统,在应用中发现他的操作影响了节拍时间,一个工序的标准节拍时间为1-3秒,但查询就需要5秒以上的时间。
我们理解信息化最终需要体现在制造产品的三个方面:1、质量;2、交期;3、成本,因为对于客户而言,客户并不关心供应商是否有信息化系统,客户期待的是供应商的供应的产品要有好的质量、更短的交货期、更低的成本,也就是说如果制造业的信息化或是集成化系统在这个三个方面(质量、成本、交期)不能产生作用时,就会产生相反的作用,与其用这样的系统,不如壮士断腕。因为它与企业追求的目的相反。如果信息系统不能为企业带来效益,相反就会成为企业的负累!
信息系统的好坏需要衡量标准,但这个是最难也是最复杂的事情,因为每一个企业的个体不是一样的,同样的标准并不能衡量每家制造企业应用的价值,但我们所理解的成功的制造业信息系统一定具有一个特点:就是比没用应用信息系统时,日常的工作更快速、更简便、更精准、更节省时间、更方便沟通、更容易理解,能够提升每个人的工作绩效、这种效益并非体现在出某个报表更快,这种绩效应该深刻的体现在生产力上、成本、质量或速度上,如果这几个方面得不到提升,制造业的效率无从谈起,即便一个月的财务账用2天可以做完,但提升不了生产力的、提升不了研发效率的、降低不了错误率的、无法直接或间接降低不良率的系统对制造业而言是没用作用的。是无法产生附件值的,不论销售商说的多好,不能实用产生不了效益的信息系统都将是失败的。
社会是动态的,ERP的产生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现在即便应用的很好,与竞争者比较而言,竞争的优势也不再明显,每个企业都是在进步或被淘汰,优势是在与竞争者相比较竞争下的结果。
对于制造业当前的需要什么系统,要达到什么目的,在应用系统前是需要深入研究并达成共识的,佛山市中渊科技有限公司的MES精益制造管理系统是根据企业量身定制的,具有管理咨询功能与企业实际相结合的是最适合制造企业应用的,套装软件的弊端就是用自己固有的系统去套制造业,而且无法与现场数据采集集成,反应迟钝的滞后的数据分析是不可靠的。因为企业是个动态的过程,对于只有3天或更短交货期的制造业而言,今天看到的都是昨天或前天的数据是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的,最期待的是能看到5分钟前的或更短时间的制造的实际状况,真实的数据,这样的决策才是有意义的,而且是有效的,不良品发生后再分析,生产效率降低后再分析始终是被动的。集成的动态的计划、指挥、协调、控制已经成为当今最迫切需要的信息系统。 制造企业需要认识这种需求也并不是一次性可以全面满足的,可将信息系统的追求的目标分为几个阶段实行,最终衡量这个系统的好坏最终拿目标来说话,最终还是体现在质量、成本、交期这三点上。简单点说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信息化系统或是集成系统就是成功的。 (责任编辑:中渊小小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