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制造业发展得到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中国制造业经过60年发展,已具备了相当的制造能力,形成了一定的产业体系,但在高端复杂产品研发领域仍比较薄弱,长期依赖进口,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已成为各行业产业升级的主要瓶颈。2006年,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同年,发布《国家中长期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2009年,在经济危机弥漫之际及时发布《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10年在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将高端装备制造业确定为七大新兴战略产业之一,高端装备制造业被提升到支柱产业的高度。2006年,出台的《意见》明确了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工作方向,其中“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大力提高装备制造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成为关注重点。这些政策体现出国家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战略意图与重点。
2. 中国制造业已面临信息化转型
中国是世界制造业的中心今天已不容置疑。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估算,2009年,中国将占有全球制造业11.783万亿美元增加值的17%,超过美国所占有的16%。其中中国制造业有172类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世界70%的玩具,50%的电话、鞋,超过1/3的彩电、箱包等都产自中国,制造业更吸引了大部分外资。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中国制造业仍处于世界制造业产业链的中下游,其国际地位主要体现在总量上,而在质量上与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金融危机爆发以后,这种劣势展现的更加明显,尤其是一些附加值很高的复杂产品,差距更是明显。
IDC于2008年发布的《中国制造业白皮书》中,将中国制造业经历的路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凭借劳动力成本低获得竞争优势阶段;通过采用先进的机械及设备实现工业化的阶段;通过采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化的阶段。其中前两个阶段在于保持低成本优势,而第三个阶段是为了实现世界级的卓越制造。信息化将通过产品和商业模式创新来协助企业将扩展重点转向“知识”工作,从而实现运营创新和业务增长。
有关专家认为,从中国制造业发展环境分析,以往的核心竞争力是拥有低劳动力成本优势,而目前这种优势正在衰退。加之各种原材料、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成本优势更加面临被遗失殆尽的危险。此外,全民环保意识的提升,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更加对原有的中国制造业企业提出了挑战。
在这种大的环境下,中国制造业企业如何避免兴盛一时的工厂纷纷转移至其他国家地区,而出现产业空壳化危机呢?在成本优势后期,如何转型建立新的核心竞争力呢?这些都无疑中国制造业提出了信息化转型的信号。
3. 新时代的生产信息化必须支持企业适应全球化竞争管理模式的变革,并采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它呈现出数字化、敏捷化、集成化、智能化、柔性化、行业化的特点。
数字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步入数字化知识经济时代。生产信息化必须实现对企业组织、业务流程、计划、协调、监控、服务、设计、仿真、试验、检验、保障等各类研发活动和管理方法的数字化,包括各类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应用计算机、通讯、网络、多媒体等数字化支撑工具和数字化管理技术来实现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及解决企业的各类管理问题。
敏捷化:二十一世纪的世界市场竞争将发展到以客户为中心的敏捷化研发制造体系间的竞争,这就要求企业具有敏捷性,能够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研发和生产,快速创造新产品和响应市场,从而赢得市场竞争。可以预见,基于制造企业合作的全球化制造体系与敏捷虚拟企业的管理模式将是未来管理技术的核心。敏捷化生产信息化软件平台支持敏捷化企业的组织形式——动态联盟;支持敏捷企业管理方式——以团队为核心的扁平化组织结构方式;支持敏捷企业的工作方式——并行工程和协同工作。
集成化:现代企业生产系统集成了以往孤立的单项业务系统的功能和信息,能按照系统观点对企业内部进行集成优化管理。在此背景下,现代集成化的生产信息化平台应充分利用INTERNET技术及信息集成技术,将设计仿真、试验测试、综合保障等业务功能全面集成优化,还应与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产品数据管理、工艺管理、制造执行、办公自动化等过程进行集成优化,以支持产品协同商务等企业经营管理模式。
智能化:企业要在当前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获胜,就必须快速、准确地对获得的各类信息作出决策,这使生产信息化在深度上呈现智能化的趋势。智能化生产信息化软件平台包括采用数据仓库及数据挖掘等技术完成数据的提取、分析和知识发掘,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市场预测、研发决策等。
柔性化:柔性化指适应多种研发制造方式的管理模式,支持企业对研发管理模式的不断调整,包括对产品研发和生产流程的重组和与之相关的企业组织结构与业务管理流程的调整,以保持企业在市场的竞争优势。值得指出,我国企业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阶段,因此实现柔性化生产信息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柔性化生产信息化软件平台包括采用开放性体系结构,面向对象技术,可重用性与互操作技术,友好的人机接口技术,动态企业建模与仿真技术等。
行业化:随着生产信息化平台在各行各业的深入应用,由于不同行业的企业各有其独特的生产和经营模式,因此,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已显得十分重要。可以预见行业化将成为必然的趋势。行业化生产信息化平台包括适用于离散制造业、流程制造业、混合制造业;传统制造业和新兴制造业等各类行业的生产信息化平台。
综上所述,新时代生产信息化已成为中国制造业转型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国制造的机遇所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我们不仅需要创新的思维,更需要与之适应的生产信息化平台。生产信息化市场的成熟与发展,不仅给研发信息化软件厂商带来重新的洗牌机会,也必将把中国从制造大国带向制造强国之路。 (责任编辑:中渊小小嘉) |